临床上,发生在头面部银屑病与脂溢性皮炎,二者均可表现红斑、鳞屑,瘙痒,经常容易被大家混淆,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
一、发病机制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较多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其发病与马拉氏菌过度繁殖、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脂分泌过旺等多种因素有关。
此外,精神因素、饮食辛辣刺激、饮酒等均可激发本病的发生。
而银屑病主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真菌感染无关。
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其发病受遗传、环境、感染、精神压力、感染、饮酒、妊娠、外伤等多种因素影响。
二、临床表现
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红黄色斑片、斑疹,基底潮红,表面附有油腻性鳞屑,搔抓后出现糜烂、臭味;
或者干性红斑上出现灰白色细小鳞屑,严重时可伴发脂溢性脱发、面部痤疮、玫瑰痤疮等。
银屑病主要表现银白色云母状鳞屑性红斑,鳞屑较厚层,一般不伴有臭味,局部鳞屑常将头发约束紧呈束状发。
在临床表现典型的患者,搔刮后可出现银屑病三联征,即薄膜现象、点状出血、蜡滴现象,一般不引起脱发。
另外,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眉弓、眼睑、鼻唇沟、前胸、腋窝等皮脂腺分泌旺盛部位,发生在头皮时主要局限在发际线之内。
而银屑病皮损可泛发全身,发生在头皮常超过发际线以外,一般可伴随指甲损害如甲板无光泽、游离端甲分离、顶针样改变,部分合并关节变形疼痛。
三、病理表现
脂溢性皮炎:急性及亚急性表现为轻度至重度海绵形成、毛囊口角化不全,可见角栓,真皮血管周围少量组织细胞浸润;慢性期伴随明显毛细血管扩张、浅静脉丛血管扩张。
寻常型银屑病: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减少,棘层增厚,表皮突下延真皮乳头上风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可见组织细胞浸润。
四、治疗方面
脂溢性皮炎:
1、生活规律,不熬夜,限食多脂、多糖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2、外治方面:
①马拉色菌、糠批孢子菌等真菌感染可诱发加重脂溢性皮炎,可选择2%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洗头,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
②红斑、鳞屑性较重时选择中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抗炎,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后期可选择他克莫司软膏维持。
3、内服方面:
维生素B对脂肪分泌有调节及抑制作用,可口服一些B族维生素。
瘙痒反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止痒;炎症反应较重的,短期内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炎。
对于严重顽固性脂溢性皮炎的可口服维甲酸类抑制皮脂分泌。
银屑病:
治疗多采用阶梯式、个体化治疗,治疗前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对于轻度的单纯选择外用药、光疗治疗,中重度的需结合口服或注射等系统治疗。
①一般治疗:生活规律,避免饮酒、熬夜、焦虑、外伤、感冒等不良刺激。
②外用药治疗,银屑病发作期首选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在使用激素药膏同时结合润肤剂、维生素D3衍生物、维A酸类及其他外用药等共同治疗。
③光疗,可以明显延长银屑病表皮细胞的增殖周期,抑制DNA合成。主要包括窄谱UVB、PUVA、准分子308激光等。
④系统治疗:对于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往往需要系统治疗,药物选择方面主要有维A酸类、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生素及生物制剂等,具体选择哪类药物需结合患者病情、心理、经济条件来进行下一步治疗。
银屑病和脂溢性皮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出现类似的症状一定要及时进行辨别,不要耽误治疗。
作者:李丹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