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十一诊室(微信公众号ID:consultingroom_11)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business_6team@163.com
导言
我是女生,可我拍照从来就不用什么美颜、P图……哈哈,因为我不会把自己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自己都看不下去的照片就不拿出来「献丑」啦。朋友圈里从来就不缺美女,清一色吹弹可破、光洁无瑕的瓷肌娃娃。
不过,这大多数要归功于咱们的智能手机——美颜技术已然成为妹子们不可或缺的强大武器。
但是,无论你在朋友圈里多么光鲜亮丽,总归还是要面对镜子中的自己。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有多大,心中的惆怅与苦楚就有多深。
如何才能让美颜相机中的自己成为现实而非黄粱一梦呢?各位「斑」花「斑」草们,快拿上自己的沙发、椅子、小板凳占好座位,我们要上课了。
各种各样的色斑
色斑种类繁多,想要区分出它们,就要了解不同的形成原因和病理机制。从发病原因来看,有的跟遗传有一定关系,比如雀斑;有的和内分泌息息相关,比如黄褐斑;还有的与生俱来,比如牛奶咖啡斑;另外一些和皮肤老化相关,比如脂溢性角化(老年斑);当然,也有原因尚不明了的太田痣等等。
从病理机制来看,有的色斑处于皮肤较浅的位置——表皮层,如雀斑、牛奶咖啡斑、老年斑;有的处于皮肤深层——真皮层,如太田痣、褐青斑;另外还有深浅层皆存在的黄褐斑……
唉~有这些烦恼的人可不少~我已经听到此起彼伏的叹息声了!所以,今天大家拿好自己的小镜子,跟我一起来仔细辨一辨脸上这些斑斑点点都是何方神圣。
在「实战」中,先要认清楚各门各派,方能见招拆招。
雀斑
▲来源于网络
雀斑是常见于面部的棕褐色点状斑,在人们脸上出勤率比较高,所以大家对它应该不陌生。出生的时候一般不会有,通常在五岁左右开始显现,女多于男,往后会随着年龄逐渐加重。
但到成人期时,有一部分人会幸运地减轻。
雀斑和日晒关系密切,故常见于长时间曝光的皮肤部位,往往呈对称分布,如出现在面部的鼻部和两颊,双侧手背以及前臂伸侧(沿着手背往上走一段的位置)。单个斑点往往较小,多数直径为1mm~2mm,少数可以大至数毫米,但一般均小于5mm。
形状各异,有圆形、卵圆形、多角形等,有清晰但不规则的边界。数量少则数十个,多可成百上千个。往往成群分布,但斑点之间孤立不融合。
颜色也并非单一,根据日晒程度的不同,呈现淡褐色至棕褐色不等,甚至同一个人身上也会存在不同颜色的斑点,但单个斑点的颜色始终是均匀一致的。
雀斑的形成是先天+后天因素使然。雀斑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严重的雀斑甚至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另外,日光暴晒或者X线、紫外线照射过多皆可促发或加重雀斑。
使雀斑加重的紫外线波段位于300nm ~400nm,通常难以被普通的玻璃或遮光剂所过滤,甚至室内照明用的荧光灯也会激发雀斑。简而言之,爹妈给的+太阳晒的。
牛奶咖啡斑
它的名字和它的颜色相关,由淡褐色到深棕色不等,就像牛奶和咖啡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但同一块斑上的颜色均匀一致。一般出生时就有并永久性存在。
它跟日晒没什么联系,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同人斑块的大小各异,斑块直径小到几毫米,大到20厘米,甚至更大。牛奶咖啡斑通常都有着清晰的边界,有的大斑块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
与雀斑不同的是,牛奶咖啡斑可以是孤立性的存在。这种斑块数量较少,通常在3个以下,只有斑块,不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另外一种是多发性的牛奶咖啡斑,是多系统疾病的伴发表现,即除了斑块,还有其他疾病存在,比如神经纤维瘤等,是某些综合征的冰山一角。
脂溢性角化(老年斑)
▲来源于《激光美容外科图谱》
这种斑点有个大家熟知的名字——老年斑,也有几个大家陌生的名字——脂溢性疣、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状瘤等。
顾名思义,老年斑常见于老年人,跟皮肤的老化相关,但也不乏二三十岁就开始长的,常长在面部(尤其是颧部)和躯干。
刚开始是一个或多个扁平的淡褐色斑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斑块会随着时间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斑块变大,直径可达数厘米;变突增厚、高于皮面,表面呈细颗粒状,色泽暗淡,甚至出现一些可剥去的油腻鳞屑;数目增多,可达数百个,呈满天星样分布。一般无不适感,主要会影响外观,极少数会发生恶变。
黄褐斑——顽固的蝴蝶斑
▲来源于网络
黄褐斑有着不同于其他斑块的显著特点,病因复杂多样化,需要系统性、长期性治疗,手段多样但要联合使用,病情易反复。
它的发生和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息息相关,比如妊娠、口服避孕药、某些慢性疾病(如结核、肝病)导致的内分泌紊乱,甚至使用某些药物、化妆品均可诱发。
妊娠诱发的黄褐斑往往在怀孕第3个月~5个月出现,分娩后会逐渐消失,再次妊娠时又可能出现,称为妊娠性黄褐斑。
除此之外,还有典型黄褐斑,发生于非妊娠的女性甚至男性,病因尚不明确。
典型黄褐斑常对称分布于面部,主要见于双侧颧部、颊部,鼻部以及前额,甚至可见于颏部(下巴)和上唇。
颜色由淡褐色至深褐色,斑块大小不一,有的边界清晰、有的呈弥散融合状,有时双侧斑块呈蝶翼状(蝴蝶斑)。
根据斑块多少以及在面部所处的位置可分为面中型、颊型、下颌型、泛发型等。斑块病程可随着人体内分泌、季节以及日晒等情况发生变化。
治疗上需要多管齐下,且三分靠治疗七分靠养。熬夜睡眠差、精神压力大、劳累等均是黄褐斑的促发因素。所以,首先要减少乃至避免诱因(这一点尤其重要),如调整作息、饮食,控制不良情绪。
另外,需要加强防晒和保湿。可以外用一些抗氧化剂,摒弃不恰当的护肤方式和治疗。此外,还需要谨遵医嘱,坚持口服药物+激光治疗,持续一段疗程
太田痣——不太甜
太田痣并不甜!由于它常常长在面部,容易给人造成心理障碍,患者往往较为羞怯,或者常年偏分大片刘海,只为遮住这块斑。这种痣于1939年日本医师太田首先提出,故名太田痣。
它有特定的分布规律,边界不清,颜色相对上述几种色斑要深很多,从褐色、青灰、青色、紫褐色至青黑色不等。
因为它的病变黑色素细胞处于皮肤深层——真皮层内,根据处在真皮层的深浅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
根据斑块的大小及位置,太田痣可分为轻、中、重型,以及双侧型。轻型斑块小而局限,又可分为眼眶型(Ⅰa型)、颧型(Ⅰb型)、额型(Ⅰc型),以及鼻型(Ⅰd型);中型(II型)大致覆盖着一只眼睛,以及颧部、颞部;重型(Ⅲ型)范围更广;双侧型包括对称型和不对称型。
▲太田痣的临床分型——来源于《激光美容外科图谱》
太田痣产生的原因至今不明,跟遗传关系不大,可能为发育异常所致。婴儿期和青春期是太田痣出现的两个高峰期,其中1岁以内发病最多,并且多发于女性。
太田痣的另一个特点是会累及黏膜,眼、耳、鼻、喉的黏膜组织均可出现。皮肤上的范围越大,累及的黏膜可能就越多。此外,在一些人身上还会出现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如青光眼等。
褐青斑——获太
又名获得性太田痣和颧部褐青色痣。在亚裔青年女性重最常见,呈面部对称分布,存在于颧部、颞部、额鼻下睑等部位,呈黑褐色、青褐色或灰褐色,可为绿豆大小,也可融合聚集呈大片,一般黏膜无累及。
激光治疗
看清了形形色色的斑,我们来谈谈它们的最佳治疗方法——激光。
激光为何能治疗色斑?这首先归功于1984年Parrish和Anderson提出的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即特定的激光照射到皮肤上可以只被黑色素细胞这个靶点吸收,从而将其摧毁,同时不损害周围的正常组织,可以实现色斑无创治疗的完美效果。
激光治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以雀斑治疗为例。首先,准备一张干净的脸,大浓妆的MM要仔细彻底地卸妆。然后敷麻药,有乳膏或者麻醉面膜,静静等候一刻钟到半小时不等(心急而又耐痛的MM可以跳过此步)。
之后就是进入治疗室接受激光的洗礼。
术后感觉如何?
刚刚做完后脸上会有些许烧灼感,一般很快就会缓解。原来雀斑的位置变成一颗颗黑痂,周边轻度红肿。此刻可以戴好口罩帽子,避开人群,一路逃回家。红肿会在48小时内褪去,黑痂则在7天~10天内自然脱落。
在此期间要尽量避免碰水、搔抓,并且不能化妆。可以早晚外涂一些抗生素软膏。
痂皮脱落之后,很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或许会比做激光之前的颜色还要深~千万别慌,色素沉着一般在4个月~6个月后可以褪去。
还有少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祛斑的位置色素减退,这一般能恢复,只是需要的时间更久一些。
完
「所有历史褪色后的黄,聚成夕阳染在我身上,因为我们是黑眼睛黄皮肤的黄种人。」
对于肤色偏黄的亚洲人来说,色斑是助长我们成为「黄脸婆」的一大帮凶。想当初刚出生时,咱也拥有蛋壳肌小脸,奈何在岁月的洗礼中渐渐被染上了棕色、黑色、暗褐色等各种颜色。
还有很多刚生完宝宝的女性,虽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但不敢照镜子,因为不仅身材没有恢复,脸庞上还可能悄无声息地出现各种色斑。
但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善的,不是有句话叫做「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么~好了,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