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皮肤病的容易感染,家长朋友们可要当心防范哟!
今天刘医生与大家分享一篇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夏季常见的儿童皮肤病预防及护理知识”的科普。
粑粑麻麻们赶快来学习一下吧
荨麻疹
临床表现
➤ 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风团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超过24小时)后,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皮损反复发作,时起时消。
➤ 累及消化道: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 累及呼吸道:喉咙发堵、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病因
本病诊断容易,但确定病因较为困难。可将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 外源性因素:多为暂时性,常见有食物、食物添加剂、药物、物理刺激、植入物及运动等;
➤ 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常见有感染、系统性疾病、吸入物、肥大细胞对lgE高度敏感性、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及内分泌改变等。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发现和清除潜在的病因和(或)诱发因素、缓解症状。
➤ 急性荨麻疹
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等。
重症或伴喉头水肿的荨麻疹患者,及时到医院治疗。
➤ 慢性荨麻疹
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等。
重症或伴喉头水肿的荨麻疹患者,及时到医院治疗。
丘疹性荨麻疹
临床表现
➤ 有的患儿会在被咬的部位出现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的红色瘀点、丘疹、风团或瘀斑,自觉痒,7~10日后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
➤ 有的患儿可以在虫咬部位长出一个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有时疱可如蚕豆般大,内容清,周围无红晕。少的1~2个,多的可达数十个。
病因
大多是蚊子、臭虫、跳蚤、虱子、螨虫等叮咬所致,虫在吸吮人体液的同时,也会释放一些毒素引起皮疹及瘙痒。
本病主要见于有特应性体质的儿童。
药物治疗
减少搔抓,一般7~10天后可以自行消退。
➤ 轻症者无需治疗或外用炉甘石洗剂即可,也可外用含薄荷或樟脑的药膏止痒。
➤ 对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等。
➤ 若皮疹较重或数量较多,可外用激素糖皮质乳膏(如糠酸莫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 若局部感染需外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复方多粘菌素B及夫西地酸等)。
间擦疹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肥胖者和婴儿
好发季节:多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发生
好发部位:容易摩擦、潮湿的皱褶部位,如颈部、腋下、乳房下、脐周、腹股沟、关节屈侧、肛门周围、指和趾缝等处
典型损害:初期多为境界较清楚的局限性红斑或暗红斑,逐渐加重出现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浸渍、糜烂、渗出,甚至浅溃疡
自觉症状:瘙痒、灼热或疼痛感
汗疱疹
临床表现
以冬春、春夏交替时为最,可反复发生,常连续发作数年,可自觉瘙痒或无感觉。
皮损:分散或成群的表皮深部的小水疱,发生于手指侧缘、手掌或足底,亦可累及手背及跖面。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2~3周内可自行吸收消退,干涸后形成脱皮。
病因
汗疱疹为复发非感染性水疱病。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现在认为可能是一种内源性皮肤湿疹样反应,也就是可能和患儿为过敏体质有关,而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激动)可能为发病的重要因素。
药物治疗
早期水疱外用1%炉甘石洗剂外擦;
瘙痒明显的患儿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氯化可的松乳膏;
瘙痒剧烈的患儿可适当应用市面常见的抗过敏药物。
脓疱疮
临床表现
1、非大疱性脓疱疮
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口周、外鼻孔、耳廓和四肢等暴露部位为多。
皮损初起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薄,易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自觉瘙痒。陈旧的痂一般6~10天后脱落,不留瘢痕。
2、大疱型脓疱疮
皮损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初起为散在水疱,在1~2日内迅速增大到直径2cm以上的浅表性大疱,疱液开始为淡黄色,清亮;约经1天后,疱液变浑浊,疱壁松弛,由于重力作用,脓汁沉积,形成特征性半月积脓现象。
3、深脓疱疮
好发于小腿或臀部,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皮损:初起为脓疱,渐向皮肤深部发展,典型皮损为蛎壳状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去除痂后可见边缘陡峭的碟状溃疡。患者自觉疼痛明显。
4、新生儿脓疱疮
是发生于新生儿的大疱型脓疱疮。
病因
因为幼儿皮肤娇嫩,对细菌的抵抗力差,加上夏季气候温热潮湿,皮肤多汗,细菌容易繁殖,而且皮肤经汗液浸渍后容易受伤,而导致细菌侵入,因此,儿童在夏季容易患本病。
药物治疗
➤ 在局部外用药前应先清洗皮损,可正常洗澡、淋雨为佳;
➤ 皮损渗出较少时,直接使用75%酒精消毒;
➤ 皮损广泛、渗出较多时,使用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1:2000黄连素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等冷湿敷;
➤ 局部外用莫匹罗星胶囊、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药膏。
痱子
临床表现
白痱:小而清亮的薄壁水疱,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常见于婴儿面部和躯干。一般无自觉症状。
红痱:是痱子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成批出现的针头大小的非毛囊性斑疹或丘疹,顶部可见水疱,周围轻度红晕。好发于躯干上部和颈部,常自觉烧灼、刺痛及瘙痒等。
脓痱:通常是红痱子继发细菌感染,红色丘疹顶端出现黄色的脓头。
药物治疗
局部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单纯扑粉。忌用软膏、糊剂、油类制剂。如有继发细菌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湿疹
临床表现
湿疹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是瘙痒特别剧烈的皮肤炎症反应,容易反复。
1、急性湿疹
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病因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
➤ 遗传因素基因的易感性,易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 自身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不能很好的抵抗外界的刺激;
➤ 环境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空气污染、吸烟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
药物治疗
➤ 仅有少量小丘疹及脱屑时可外用治疗湿疹的药膏,如果皮损较红有明显瘙痒,可以做冷敷,比如3%硼酸水冰箱冷藏后使用,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湿疹严重的还是建议去看专科医生。
➤ 结痂湿疹因为发病在皮肤的表皮,所以在结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痕,关于结痂的处理,建议等结痂干燥后,先用消毒好的植物油、橄榄油、婴儿润肤油,涂在结痂上,一天三次,等结痂软化后,用消毒棉签轻轻擀下来,并且涂上外用湿疹药膏。
特应性皮炎
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分为三期
①婴儿期:在出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分渗出型和干燥型,均伴剧烈瘙痒。
②儿童期:多数在五岁前发病。多发生在四肢屈侧和小腿伸侧。双肘窝、腘窝受累最常见,皮损往往干燥肥大,有明显苔藓样变。全身瘙痒,形成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
③青年及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好发于眼周(眶周黑晕)、颈周、肘窝、腘窝、四肢、躯干,某些患者手掌和脚掌部位明显。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
病因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包括遗传易感性、食物过敏原刺激、吸入过敏原刺激、自身抗原、感染及皮肤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
外用药:
➤ 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糖酸莫米松乳膏等
➤ 非激素类乳膏,如比美莫斯乳膏或他克莫司乳膏
口服药:
➤ 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滴剂、扑尔敏等
➤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家庭日常护理与预防
➤衣:纯棉、宽松、柔软
➤食:尽量避免食用含过敏原的食物
➤住: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毛绒玩具勤清洗
➤洗:水温不宜过热,温和沐浴露,澡后润肤露
手口足病
临床表现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
➤ 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同时伴有头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
➤ 它的特发部位,往往好发在手足口和臀部,出现圆形或卵圆形斑丘疹、疱疹。疱疹米粒至绿豆大小,呈圆形或扁平状,周围绕以红晕,内有浑浊液体,并且它的水泡是往里凹陷的,皮下比较松弛,皮疹特点无痛感痒感、不结痂、不留瘢痕。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疱疹,出现时间与皮疹出现时间先后不超过24h。多数幼儿有流涎、拒食等口腔炎表现。
病因
➤ 此病以每年3~11月多见,6月~9月为高峰期;
➤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尤其是4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率高;
➤ 少年儿童及成人感染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 传播途径:唾液飞沫传播、接触病人的疱疹液、粪便污染手及玩具、餐具、用具等物品接触,引起患儿间接传播,也能通过污染的水源及门诊和口腔器械造成交叉感染。
治疗
➤ 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 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