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长痣(斑)是有口福……”
也许您也听老一辈这么说过
但是,在嘴唇上密密麻麻长很多呢?
浙大儿院消化内科楼金玕主任医师提醒您,这很可能是黑斑息肉综合征的表现,如果您的孩子出现这方面症状,一定要早点带来医院检查。这种病尚没有特效的治愈方法,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尤为重要。
4月1日,浙大儿院手术室,在楼金玕主任医师、赵泓主治医师、彭克荣主治医师和多名消化科护士的共同协作下,一位11岁女孩玲玲接受了一台特别的内镜手术——全麻下经口双气囊小肠镜下息肉摘除术,小肠7枚息肉被成功摘除,其中最大的息肉达到3.0cm*4.0cm。
图为摘除的最大息肉
小小年纪的她,消化道怎会长这么多息肉?楼金玕主任医师介绍,并非她饮食不注意,而是遗传了妈妈的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特征是黏膜皮肤色素沉着和息肉。黑色素沉着,在外观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口唇黑斑,亦可见沉着于齿龈、颊黏膜、面部口鼻眼周围、指趾掌面等部位,在婴儿期或者儿童期就可出现这些症状。息肉主要是消化道多发息肉,小肠部位最为多见,其次是结肠、直肠、胃,少数可见于胆道、泌尿道、子宫等,数量在数个到上百个不等。
有大量研究表明,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为恶性肿瘤高发人群,肿瘤发病率约为23%。在儿童时期,症状主要是由息肉相关的并发症引起的,包括出血、贫血和肠梗阻症状,小肠肠套叠是最紧急甚至威胁生命的表现。
图为手术现场
玲玲嘴唇就有黑色密密麻麻的斑点,小肠内的息肉巨大,已经引起了肠套叠,来的时候已经腹胀一周,幸好尚未引起其他并发症。在小肠镜的引导下,对内镜操作娴熟的浙大儿院消化内科医护团队顺利地在玲玲的胃和空肠中上段找到了多枚大小不一的息肉。将药物在黏膜下注射后,使用圈套器进行圈套,在内镜电动电切模式下,顺利摘除息肉。摘除息肉后,周围黏膜没有灼伤,较大创面处使用了组织夹进行封闭,避免出血和穿孔发生。手术历时2小时20分钟,没有开腹,也没有切除肠段,肚子上没有一点伤口。手术的成功进行,避免了玲玲出现息肉出血、引发肠套叠、肠坏死等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玲玲妈妈因为发现比较晚,进行了多次手术,切除了多处肠段,这成为了她内心挥之不去的阴影。若非来看的及时,玲玲很可能和妈妈一样,也要遭受开腹切除肠段的命运,不仅遭受巨大痛苦,未来生活质量、生长发育都会受到影响。
楼金玕主任医师提醒,嘴唇或者齿龈、颊黏膜等部位出现密密麻麻黑斑的患儿,建议早点来医院消化内科检查是否患有黑斑息肉综合征。他同时表示,手术后这些孩子可以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但嘴唇黑斑一般不会消失。
浙大儿院消化内科团队,有着丰富的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等内镜微创手术经验。同时,也在不断应用新的技术,通过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使贲门失弛缓症的儿童减轻食管动力障碍而带来的进食烦恼;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胆胰疾病儿童去除了疾病带来的巨大痛苦;通过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及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术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儿童避免了大出血的风险;通过小肠镜的灵活应用让原本面临开腹手术的儿童不再为手术而焦虑不安……消化内科团队继续在不断开创新技术,为更多患儿带去福音。
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小儿消化专科,浙大儿院消化内科已形成了集专科病房、专科门诊、专病门诊、消化内镜、胃肠动力、消化实验室和临床营养管理为一体的专业体系,同时拥有一支整体技术实力雄厚的团队,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8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以及专科护士20名,目前有专科床位50张,收治病人3000余例/年,消化内镜诊疗4500余例/年。
科室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达国内领先,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儿童胃肠镜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动力检查和治疗、小儿经皮肝穿刺技术、胶囊内镜、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治疗等项技术,对儿童消化系统建立一系列成熟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营养治疗)方案,成功救治大量疑难重危病儿。科室开展常规电子胃镜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术中内镜检查,开展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胃、小肠、结肠)、消化道出血止血术(包括喷洒、套扎、硬化剂注射、钛夹)、消化道异物钳取、胃扭转复位、食道狭窄扩张术、内镜下置管术、食管支架置入及取出、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经口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介入性ERCP技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胰管支架置入术、胰管及胆管结石取石术、胆汁外引流术、胆汁内引流术等)、24小时食道pH和阻抗测定、食道动力测定、下消化道动力测定、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碳13尿素呼吸试验、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住院病人临床营养管理等治疗技术。
资料提供:消化内科
编辑:木玉
排版:陈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