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曾经因为“祛斑”一举成名的芊小白,如今声量渐小甚至被传“倒闭”。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芊小白事件”又反应了哪些行业痛点?
CBO记者 陈媚
2015年9月,芊小白正式面市,此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品牌网点数量拓展至11000多家,2017年1月,芊小白对外表示回款达1.2亿元。距离这样的成绩过去不到两年,如今的芊小白却被传“员工离职、品牌停滞”。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辗转联系到广州芊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芊小白所属公司)总经理张春霖,并采访了陕西、山东、湖南、深圳等多位渠道商,跟进了解了事件的最新进展。
品牌还在,但业绩断层式下滑是事实
“员工还在,品牌也还在发展,只是步履慢了下来。”张春霖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首先表态道。对于目前传出的芊小白“倒闭了”、“没做了”等言论,张春霖直言那些都是谣言。
当然,谣言有时候并非空穴来风。当记者追问“芊小白目前形势究竟是怎样的?网点数还有多少,销售额又是怎样的状况?”时,张春霖也没有回避。
他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目前网点数确实已经锐减,不到高峰时期13000多家的六分之一,业绩自然也就随之严重下滑。
“从2017年年中开始明显下跌,虽然这其中和公司多元化发展业务也有关系,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产品的确出现了滞销问题。”张春霖坦言。
对此,最早一波开始代理芊小白的代理商之一深圳金恒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扬,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认同。“从2017年年初其实已经感觉到品牌在终端乏力了,最直接的表现是终端产品卖不动了。”雷扬说道。
他表示:“这样的形势和当时2016年开始进入市场时,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雷扬向记者透露,在最开始铺货的时候,芊小白3个月的时间就铺了100多个网点,且其中不少是门店主动找上门的。随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自家500个左右的网点,就悉数完成了布局。
“但到目前为止,所有网点基本都已经撤掉,即便还有产品的门店,基本也就是自然销售状态。”雷扬说道。
(芊小白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一位陕西芊小白代理商也告诉记者,从2016年年初到2017年上半年的时间里,芊小白自家系统的布局也是快速经历了从近100个到0的转变。
对此,他表示:“厂家态度倒是挺好的,听到门店卖不动,并没有太多为难或者拖拉,比较爽快地答应了终止合作,该返还的利润点等都还是如约完成了。”
从万人追捧到少人问津,“芊小白之殇”也是祛斑市场之痛
正如上文提到的,2015年9月正式上市的芊小白,当时也算是行业“新星”,备受关注和渠道商的青睐。但距离顶峰时期超万家的网点和回款过亿的光景才一年多,芊小白产品为何受捧程度大不如前?
雷扬就告诉记者,打出口号说“科技祛斑”的芊小白,并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期理想祛斑效果,因此终端销售也就成了难题。他说道:“虽然有一定的淡斑效果,但距离顾客的祛斑期望,产品功效似乎还不够。”
“芊小白产品一个疗程基本都需要使用两三个月,正是因为有着较长的使用周期,再加上不少消费者基本都会有一到两次的试水,因此产品力不足的反噬直到一年年左右后才出现。”雷扬表示。
山东一位芊小白百强代理商也表示认同。他告诉记者,大部分消费者或多或少都面临祛斑问题,因此愿意尝试、甚至重复一到两次的人不在少数。“不过一旦发现没有效果不明显,顾客就会很果断弃买,久而久之在门店就没什么人再主动问起了。”上述代理商说道。不过在其看来,所幸芊小白的产品安全性能还是有保证的,至少在他代理期间尚且没有收到芊小白损害脸部皮肤的投诉。
对于祛斑效果不如预期这一点,张春霖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也坦然承认。
“祛斑不必其它功效,产品上市前我们确实已经经过无数次实验,也有数据支撑,但最终消费者效果看来,还有待加强。”他说道。
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张春霖和团队发现,面部斑点的形成原因太多,一套“万金油”式的祛斑产品目前是不存在的。
不仅如此,单纯依靠外敷去解决斑点也没有办法实现消费者理想祛斑效果。“至少就中国人的体质和目前的技术来说,内调外服才是祛斑的唯一法门。”他表示。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都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表示,祛斑是个“伪命题”,即便是国际大牌更多也只是停留在淡斑阶段。记者随机搜索发现,诸如小红书、豆瓣等推荐的关于祛斑、淡斑的产品,像科颜氏、娇韵诗、雅诗兰黛等相关爆品,品牌宣传也只是“淡斑”,并未提到“祛斑”功效。
“祛斑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甚至很多都是个人病理性的一个特征表现,要彻底解决可能还需要个人化的方案,不然那么多国际大牌怎么都没有明确标榜可以祛斑?”一位业内代工企业高管就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强调。
即便如此艰难,张春霖仍表示:“虽然长路漫漫且道阻且艰,但芊小白还是继续想在祛斑领域发力。”
他告诉记者,目前,芊小白已经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展开合作,并且针对黄褐斑已经研发出一套“内调外服”的产品。“目前这一套产品还需要2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后期将会在市场进行试点推广。”
至于合作方的选择,张春霖表示,在原料上还是会继续和欧洲帝斯曼、印度KOPL、德国德之馨等合作;在技术上,会选择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进行共同研发,来保证品牌的底线——产品功效可能暂时不足但安全一定要有保障。
事件背后:国货同质化、功效型产品稀缺让渠道商焦虑
虽然“芊小白事件”只是一个品牌事件,但事件背后渠道商的反馈值得本土品牌深思。
在CS渠道,功效型产品为何一上市推出,渠道商们就大面积试水?
对此,不少渠道商向记者表达了心声:“国货同质化严重,对销售拉动不强,门店太缺乏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因此愿意冒风险尝试一些新品牌,尤其是针对问题肌肤的功效型产品。”
“就像选择芊小白时,祛斑就是最打动我的一个点。”雷扬就明确告诉记者,在其看来,首先是因为祛斑市场的庞大,有目共睹;其次,单就芊小白这个产品而言,创始人的博士身份、国家首批美白特证等背书,也说明了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
而对代理商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门店对于功效型产品非常推崇。
“因为功效明显的产品卖点、记忆点都非常突出,对于门店客流的提升实在太有帮助。”雷扬说道:“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一些功效型产品安全性存疑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走红。”
“这类品牌可以说就是现阶段市场的产物。”他的看法是,如果五年前一个品牌宣称自己可以“治百病”,应该没有渠道商会去做。但如今,微商、电商分流,传统品牌销售增长乏力,大环境不景气,一系列的原因导致门店生意越发难做。“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品牌能精细化地切中消费者的需求痛点,为门店带来大量客流,渠道商自然也就愿意试试了。”雷扬分析道。
对此,上述提到的山东、陕西渠道商也纷纷表示认同。“国货产品的功效基本就聚焦在补水、保湿、美白等领域,细分之下的市场需求被忽略。”上述的山东百强代理商说道。
来自湖南的一位资深代理商则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虽然知道祛斑类产品难做,但国产化妆品发展到一个阶段,也该有一个新的变化,而不仅仅还只是在旧有的产品线上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