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公布2021年半年报,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69.52亿元,同比增长20.85%。其中,新上市品种对拉动业绩贡献较大,收入所占比重约在17.3%。复必泰mRNA疫苗在港澳地区收入5亿多元,营收仅占复星医药总营收的3%。
mRNA技术应用空间大:不仅限于疫苗
过去一年复星医药的mRNA疫苗复必泰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根据协议,复星医药与德国BioNTech合作研发的mRNA疫苗复必泰,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益均归复星医药。在港澳地区,复必泰被纳入政府接种计划。2021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亿余元。
在复星医药业绩说明会上,复星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表示,复星方面一直在积极推进mRNA疫苗的进展。“港澳地区已经纳入政府的接种计划,台湾地区也已获批紧急使用授权,国内II 期临床试验等工作亦在有序推进中。我们与BioNTech根据双方的合作,我们也是大家在积极筹备生产技术转移的相关工作,包括产线的安排,包括质量体系还有相关技术系统细节工作都在正常进行当中。”
早前,德国BioNTech mRNA疫苗获美国FDA批准,为首个在取得紧急使用授权(EUA)后获得完全批准的新冠疫苗。吴以芳表示,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后续公司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路径,适时向港澳地区监管部门提出相关的注册申请,同时也会进行沟通,看看下一步如何按照不同法规市场的要求做好相关的注册工作。
除了新冠疫苗,复星医药在mRNA技术的布局还有更多战略计划。吴以芳表示,mRNA技术不仅局限于疫苗,在免疫疾病、肿瘤疾病方面亦有可以拓展想象的空间,借助此次疫情中的大规模应用,未来有望实现快速突破,前景广阔。“我们在这方面会积极布局,跟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探讨怎么样去合作。围绕mRNA能够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吴以芳说。
在昨日的复星国际2021中期业绩会上,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回答投资者关心的mRNA新冠疫苗审批进展情况时表示:“复必泰mRNA疫苗在国内的临床和审批,一直以来得到了包括国务院联防联控、国家药监局、上海市委市政府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目前相关事项在按照程序正常推进。”“复星开发mRNA新冠疫苗的初心,就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为国家多一种选择。”
仿制药集采风险:创新产品放量冲抵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进和集采已经进行了五批六轮,仿制药集采的影响开始显现,在近期集中公布的各家药企的半年报中,进入集采药品的销售和利润在数字上即能直观看到——多家头部企业均受到了集采“挤水”的影响。
截至目前,复星医药共有19个品种集采中标。其中,今年上半年,又有非布司他片和匹发他汀钙片两款产品进入国家集采名单。销售价格下降,但新品上市及放量的贡献也对冲了集采产品的价格下降。复星医药表示,增长原因主要来自新品上市及放量贡献。其中,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销量大幅提升,实现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2.2倍;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和马来酸阿伐曲波帕片分别收入3.25亿元和2.06亿元。
“对于复星医药来说,仿制药的红利逐步过去之后,依然要不断提高创新药比重。”吴以芳透露,复星医药今年上半年新上市品种的收入比重大概占据17.3%,未来这一比重还将持续攀升”。然而,吴以芳认为这并不意味着 仿制药本身没有机会,仿制药的基本面仍在增长,依然具备市场吸引力。
复星医药表示,公司未来将争取在核心治疗领域会推出更多的创新药,拉动公司业绩增长,打造创新地位企业。值得一提的是,6月22日晚间,复星医药旗下复星凯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益基利仑赛注射液正式获批,这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吴以芳在谈到该产品的商业化进展时也透露,CAR-T产品自6月23号上市后,现在已进入40家经过复星凯特认证的高端综合性医院,公司有约80名代表服务于这些医院,和医护人员一起确保每一个患者使用的药品安全,并且首例用药患者将在9月初展现出疗效。
在创新上不断发力,意味着巨大的研发投入。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复星医药研发投入19.54亿元,同比增长15.69%,占业务收入的11.53%;其中研发费用为15.62亿元,同比增长29.73%。研发人员近2600人,其中约140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在研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项目共240项,其中创新药72项。
布局全新创新赛道完善IVD业务板块
8月20日,复星医药旗下复星诊断完成对苏州百道的收购,标志着复星诊断正式进入病理赛道。双方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在产品线及技术平台不断创新,共同提升在病理诊断产业及研发布局的发展。
在业绩发布会上,吴以芳提及近期安徽省对于IVD(体外诊断)领域实行集采时表示,企业应对集采要有所准备,并提前布局。他透露,复星医药正在积极布局全新的创新赛道,收购苏州百道就是其中一步。对于苏州百道的收购,复星医药方面看重其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病理免疫组化和肿瘤伴随诊断检测为特色的重点布局方向,由抗原设计开始的单克隆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开器专利技术,能在免疫组化领域形成完整的产品闭环。
吴以芳认为,诊断和制药一样,需要往高价值布局。“你如果做的都是很常规的不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业务,没有创新点,将永远不可能在市场中享受到高额红利。市场一定会回归理性,回归到正常的价值曲线上来。所以从我们来讲,我们诊断整个发展也是一定要往创新高端走,这个没有什么选择。”
发力医美赛道
半年报中,复星医药表示,已在医疗器械业务初步构建形成医疗美容、呼吸健康、专业医疗为核心的三大业务分支。在医疗美容领域,复锐医疗科技在积极拓展原有能量源医疗美容设备业务的同时,进行了美容牙科、注射填充等战略赛道的业务整合。
今年以来,医美概念大火,让不少医药企业跨界医美。复星医药注重医美赛道,是否同样出于资本对其赛道密切关注的原因。对此,吴以芳予以否认。他表示,“我们从来没有主动追逐过这些热点,在我们的战略布局当中还是以病人、患者为中心,主要还是针对哪些是未满足的需求。我们还有其他好多围绕医美一系列的产品,包括大家家用的一些美容器械,祛斑、紧肤、去皱,这些产品肯定是要系列化的。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以消费者为中心去解决大家的需求。”
可以看出,复星医药已经彻底改变过去侧重仿制药方面的战略,大力向创新药业务转型,并更加重视内部孵化,诞生了复宏汉霖、重庆复创、复星弘创和复星凯特等多家创新药研发的子公司。同时,复星医药也试图在诊断领域实现突破,打开市场。伴随一系列动作增长的,除了研发开支,还有通过投资驱动和并购扩张产生的商誉。截至2021年6月30日,复星医药商誉账面价值86.22亿元,较2020年末进一步减少5503万元,约占当期净资产的22.77%。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