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期的《南周头条播报》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当周重点报道的作者,以音频口述的形式,为你呈现不一样的头条视角,包括独家解读、报道延伸、幕后故事,精彩推荐等。
在这里,有解读有新知,有温度有思考,在这里,“听”懂中国。
*点击播放
收听本期南周头条播报·记者解读
在各类电商平台上,有很多打着知名药企品牌的非药类产品,如仁和面膜,修正祛斑霜,南京同仁堂男性保健品等。这些产品的品牌和生产方大都没什么关系,属于贴牌产品,药企所属的品牌方通常只负责品牌授权。
这类产品对于消费者的误导性非常强,有不少人冲着品牌药企的名头、或以为这类产品有医药属性进行购买。但其中许多产品不仅没有药企的参与,甚至质量堪忧。
在调查中我惊讶地发现,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南京同仁堂,其品牌授权获取的门槛很低。
基本上,只要把钱交到位,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怎么管。甚至钱,也是可以商量的。只要不违法,想做什么产品都行。
一家中华老字号,何以至此?欢迎在本期头条播报中寻找答案。
————————————————————
音频完整版文字:
南方周末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本期报道《医药界的“南极人”:几乎所有疑难杂症,南京同仁堂都有对症产品》的作者施璇。这篇文章讲述了今年来中华老字号南京同仁堂混乱的品牌授权生意。
在各类电商平台上,我们发现有很多打着知名药企品牌的非药类产品,如仁和面膜,修正祛斑霜,南京同仁堂男性保健品等。这些产品的品牌和生产方大都没什么关系,属于贴牌产品,药企所属的品牌方通常只负责品牌授权。
这类产品对于消费者的误导性非常强,有不少人冲着品牌药企的名头、或以为这类产品有医药属性进行购买。但其中许多产品不仅没有药企的参与,甚至质量堪忧。
这些药企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门品牌授权的生意又是怎么做的?
我们发现,参与这门生意的药企都有过一两个明星产品,早年间的广告深入人心。他们主攻院外市场,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普遍较低。
但随着这两年医疗改革的进行,行业政策持续收紧,这些药企的生存空间格外收到挤压。于是,稳赚不赔的品牌授权成了他们的出路。
在互联网上,关于此类药企进行品牌授权的招商广告非常多。和那些招商人员聊上几个回合,便能掌握其中套路玩法:经销商只需说明产品需求,如功效、品种、包装、预算等,由品牌方选择合适的工厂打样报价,双方达成一致,即可正式生产。工厂通过药企验厂程序后也可以拿到品牌授权。
其中的南京同仁堂,不仅产品多而杂,授权主体也非常混乱。同时有多家公司在做南京同仁堂的品牌授权业务,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和南京同仁堂药业公司有股权关系,有对簿公堂的历史,彼此间也看不顺眼。
为此,我决定去趟南京,希望弄清南京同仁堂到底怎么了?
为了避免法律风险,这些公司进行的品牌授权,往往会在南京同仁堂后加上自己的品牌名称。但对消费者来说,他们就代表了南京同仁堂。
然而调查中我惊讶地发现,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南京同仁堂,其品牌授权获取的门槛是如此之低。
基本上,只要把钱交到位,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怎么管。甚至钱,也是可以商量的。只要不违法,想做什么产品都行。
防脱洗发水、祛疤霜、男性滋补壮阳、女性私密护理、小儿咳嗽贴、老人蛋白粉。一个人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几乎所有疑难杂症,南京同仁堂都有对症产品。
其中一家品牌授权公司的工作人员向我生动介绍了一款刚刚贴好牌的青梅产品。声称只要吃一颗,2、3小时内即可排泄。语气颇为得意,好像发现了一个巨大商机一样。
我们也采访了正牌南京同仁堂,也就是南京同仁堂药业责任有限公司。希望他们可以直接解答,南京同仁堂的品牌授权主体为何如此混乱。今年2月,他们成立了南京同仁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对非药类产品和商标字号使用进行归口管理。
而该公司的品牌运营主管只是一遍遍重复着“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公司取得了南京同仁堂的字号使用权…”但她同样不清楚这几家授权主体的详细情况和相互关系。
在品牌授权的链条上,除了品牌方,还有生产方和经销商,我们同样了解了他们贴牌的心路历程。他们态度大多隐晦而谨慎,一方面希望获取药企的大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也不敢直言这是门敞亮生意。
在采访过程中,我一直试图弄懂,一家中华老字号何以至此?这可能和它近十年来的坎坷经历密切相关。
从拥有国资背景,到被做射频识别的公司私有化,到被卖给葵花药业,直至再次回到国资。南京同仁堂几经易手,往日声名不断被蚕食。好像每个接触到它的人,都想对它利用一番。
事实上,这也不是南京同仁堂一家老字号的问题。和它共享名称的北京同仁堂和天津同仁堂,也经常在一些负面舆论中打滚。一个问题不禁产生,到底该如何保护这些中华老字号?
南京同仁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要正本清源,正在大力打击品牌被滥用的行为,今后70%-80%的产品都要自研自产自销。
但我发现,虽然成立不到一年,也有人在做这家公司的品牌授权生意。来人向我展示了南京同仁堂健康产业公司和他们之间的授权书,声称负责全国招商,品牌授权方式和以前没什么不同。
确实,品牌授权不是什么违法犯罪行为。但药企毕竟有别于一般企业,消费者天然对它的信任度会更高,警惕心会更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警惕品牌授权行为的泛滥。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荐读一下本期头版文章《研究生扩招继续,专硕“春天”到了?》。
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并在2020年首破百万。专硕是专业学位硕士的全称,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与之对应的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学硕。在2009年前专硕一般只招收在职人员。直到2009年,教育部才首次允许应届生报考专硕。
根据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显示,到2025年,要将专硕的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方案也指出目前专硕教育存在的众多问题:“培养规模仍需扩大,培养质量亟待提高。”
在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预报名开始前夕,这场以专硕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正在有序展开。学校、学生、老师如何面对改革浪潮?怎样平稳过渡?其中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大家可以阅读本期电子报一探究竟。
如果关注互联网巨头们的“爱恨情仇”,本期电子报的另一篇经济报道《互联网的“墙”该怎么拆?》,你一定不能错过。
中国互联网“筑墙”历时十三年,自淘宝屏蔽百度爬虫开始,直至字节跳动和腾讯连绵不断的诉讼战,纷争从未停歇。
2021年9月13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确认,这些“墙”终于要拆了。互联网“筑墙”是出于对流量资源的竞争,如今“拆墙”的背后也难以回避利益相关方对流量重新分配的关切。
但这“墙”到底怎么拆?能拆到什么程度?会产生什么效果?为厘清这些问题,南方周末记者与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欢迎阅读原文。
以上就是本期的头条播报,我们下期再见。
点击「链接」
收看本期《南方周末》电子报
(2021年09月23日第19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