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遮百丑,一斑毁所有”,在所有肌肤问题中,“黄褐斑”无疑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因为它发病率高(在亚洲育龄女性中高达30%)、易复发、难治愈。
随着医疗技术和皮肤管理水平的发展,黄褐斑的诊治有哪些进展?
《黄褐斑诊治指南》、《中国黄褐斑诊治专家共识》,是黄褐斑管理的权威参考来源。
对于在治斑路上的仙姑们来说,一位妙手回春的皮肤科医生可遇而不可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寄托于医生的专业技能,更依赖于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久经沙场的医生来说,经验可以来自于工作的积累,但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需要向他人借鉴,《指南》、《专家共识》就是众多经验的荟萃,也是最权威的借鉴途径。
通过对黄褐斑诊治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梳理,药学专业的@王二博士汇总了你想知道的关于黄褐斑的各种问题:
包括
1|黄褐斑的病因/发病机制
2|黄褐斑的类型/鉴别和诊断
3|黄褐斑的基础治疗
4|不同类型黄褐斑应该如何治疗
5|黄褐斑外用/内服药物选择
6|美白祛斑护肤成分对黄褐斑有什么用?
什么是黄褐斑?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对称分布于面颊、前额及下颌深浅不一、边界不清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
简单说,面部长色斑,色斑呈褐色,以片状形式出现。
黄褐斑特点:发病率高、易复发、难治愈。
黄褐斑的产生原因|为什么会长黄褐斑?
三大主要发病因素:
异常易感性、日光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
简言之,某些深肤色人种,40%的黄褐斑患者有家族史。紫外线促进黑色素的生成,要防晒。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治疗期间,可诱发或加重育龄女性的黄褐斑。
至于紫外线如何影响皮肤黑色素,可参考以往的文章:
药学博士:防晒霜究竟防的是什么?一文搞懂基础护肤之防晒(上)
黄褐斑的三大表现:
黑色素合成增加、皮损处血管增生、炎症反应及皮肤屏障受损。
简言之,黑色素合成过程被促进,黄褐斑以皮肤黑色素堆积表现出来。
黄褐斑皮损处,与正常皮肤相比真皮小血管数量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内皮数表达显著升高。
皮损区域,多种受体表达上调,细胞因子释放,表现出炎症反应,黑色素合成被进一步促进。皮损处相关蛋白表达异常,促进紫外线诱导色素增加,从而促进皮肤色素沉着。
黄褐斑的其他诱因:
睡眠障碍、铅汞含量超标的劣质化妆品、烹饪等热辐射接触、甲状腺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
黄褐斑有哪些类型?
分期:
临床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
根据近期有无皮损面积扩大,颜色有无加深,皮损是否泛红,搔抓后皮损是否发红,玻片压诊是否大部分褪色,来判断是处于活动期还是稳定期。
分型:
根据血管参与情况分:①单纯色素型(melanized type,M型),②色素合并血管型(melanized with vascularized type,M + V型)
根据色素所在位置分:表皮型(表皮色素增多)和混合型(表皮色素增多 + 真皮浅层噬黑素细胞),该分型对治疗效果判定有指导意义。
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分:面中部型、颊型及下颌型,该分型对中医治疗有指导意义。
如何诊断和鉴别?
炎症后色素沉着:炎症皮肤病后,出现淡褐色、紫褐色或深褐色的色素沉着斑,局限于皮肤炎症部位,界限清楚。
褐青色痣: 常见于20 ~ 30岁青年女性,出现对称分布于双侧颧部及颞部的圆形、散在不融合灰青色斑点。
太田痣: 常在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后发生,临床多表现为单侧分布于颧部、颞部、眼结膜的深青色融合性斑片。
黑变病: 有长期焦油、劣质化妆品等接触史或炎症性皮肤病史,早期出现红斑、脱屑等皮炎样改变,久之出现网状或弥漫性色素沉着,常呈灰色。
黄褐斑治疗原则:针对病因的基础治疗
1.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使用铅汞含量超标的劣质化妆品
避免引起性激素变化的药物(避孕药等)
减少阳光暴露/烹饪等热接触
2. 修复皮肤屏障:
使用具有科学依据的功效性护肤品,修复皮肤屏障。
主要有这些成分:
透明质酸:修复屏障、维持皮肤水合作用
神经酰胺:与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等组成细胞间脂质,维持皮肤屏障结构和功能。
青刺果油:所含脂质与角质层细胞间脂质成分相似,可促进神经酰胺等成分的分泌,从而达到修复屏障的作用。
3. 防晒:
黄褐斑治疗的整个过程应该特别注意防晒!在使用防晒剂的基础上,加强遮挡性防晒。
如何保证防晒剂的防晒效果:
日光防护指数(sun protection factor,SPF) ≥ 30
UVA防晒指数(protection grade of UVA,PA)+++
广谱(UVA + UVB + 蓝光)防晒剂
4. 美白类护肤品: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功效性及安全性,以及经过临床验证的美白类护肤品,来改善黄褐斑的症状。
指南中建议:
含甘草提取物、左旋维C、4-N-丁基间苯二酚、白藜芦醇、谷胱甘肽、鞣花酸、桑叶提取物、芦荟素等成分的美白类功效性护肤品可用于黄褐斑的治疗。
大部分成分在往期美白祛斑成分中都有详细的介绍,主要包括:
维生素C
4-N-丁基间苯二酚类:氢醌、熊果苷、SymWhite®377、阿魏酸、曲酸等
白藜芦醇
谷胱甘肽
壬二酸
烟酰胺
5. 治疗相关疾病:
积极治疗可能诱发或加重黄褐斑的相关慢性疾病。
黄褐斑的分期分型治疗
活动期(也就是皮损面积在扩大、颜色在加深、有泛红),也就是进展期。
可采取的治疗策略:系统性治疗/+局部治疗
系统性治疗:也就是口服或注射给药,包括:
①氨甲环酸
可口服,主要作用是抑制黑色素合成、抑制血管增生、减少红斑。
②甘草酸苷
主要是抗炎作用。
③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维生素c抑制多巴氧化,抑制黑色素合成,维生素E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两者联合作用增强。
④谷胱甘肽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长于维生素c联用。
以上几种成分内用与外用均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包括:氢醌及其衍生物、维A酸类、壬二酸、氨甲环酸(传明酸)
1)氢醌及其衍生物
黄褐斑的外用一线治疗药物,常用浓度2% ~ 5%,浓度越高作用越强,但刺激性也越大。由于其不良反应,目前为处方药。4 ~ 6周可有明显效果,6 ~ 10周效果最佳,好转率可达38% ~ 72%。
熊果苷和脱氧熊果苷是氢醌的葡萄糖苷衍生物,局部使用刺激性比氢醌小,主要适用于单纯色素型。
2)维A酸类
常用0.05% ~ 0.1%维A酸类软膏或凝胶,主要适用于单纯色素型。疗程约6个月。
3)壬二酸
常用15% ~ 20%乳膏,主要适用于单纯色素型。疗程约6个月。
(4)氨甲环酸
常用2% ~ 5%乳膏,局部使用刺激性比氢醌小,适用于单纯色素型和色素合并血管型。疗程约4周。
注意事项:氨甲环酸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些禁忌证,包括深静脉血栓病史、凝血功能障碍、抗凝药物的服用,怀孕哺乳以及循环、呼吸系统疾病等。
上述成分大多对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需配合使用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
稳定期
在上述系统及外用药物的基础上,联合果酸化学剥脱术、光电等综合治疗。
(1)化学剥脱术(单纯色素型黄褐斑的辅助方法,具有刺激性需慎重选择)
所谓化学剥脱剂,也就是传说中的“刷酸”,主要成分包括:
果酸、水杨酸、复合酸等。
一般以20%为起始浓度,可增至35%,每2周1次,4 ~ 6次为1个疗程,第4 ~ 6周效果较为明显。
与之相关的“早C晚A”美白护肤方法,可参考往期详细分析:
(2)光电治疗
包括Q开关激光、皮秒激光、非剥脱点阵激光、射频及强脉冲光等。
黄褐斑伴雀斑、褐青色痣等合并症:应改善黄褐斑后再考虑治疗其他合并皮肤病。
黄褐斑的中医治疗
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治疗周期较长,一斑3~6个月。
黄褐斑新型成分前景
黄褐斑治疗有两个新型热门成分:
半胱胺(cysteamine)
半胱胺是人体细胞中由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生理生成的最简单的氨基硫醇,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广泛分布,它高度浓缩在人乳中,作为一种固有的抗氧化剂,并以其保护作用而闻名。
西酸模(Rumex occidentalis)
|参考文献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在黄褐斑中的应用指南(2022版)》
《黄褐斑治疗新进展》
欢迎关注➕药学专业的执业药师@王二博士,感谢有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一贯主张:
高举科学护肤的伟大旗帜,
坚持不盲目跟风的基本方针,
努力贯彻知成分、识机理的基本路线,
实现不踩坑、反套路、轻松护肤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