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中国质量新闻网"↑免费订阅哦
在“看颜值”的当下
面膜消费逐渐流行
品牌推销繁多迷人眼
如何选购更安全放心
Mask
01
4月19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18年面膜比较试验报告。
快来看结果~
结果总评情况
1.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品牌,同一品牌线上与线下产品检测结果无差异,国产品牌安全性可与进口品牌相媲美;
2.本次比较试验共有18个品牌30款面膜产品:16个品牌26款产品通过本次比较试验25项共69个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标准,被评为五星;
3.森田线上、线下产品以及珀薇线下产品分别检出54.7ppm、49ppm和63.7ppm甲基异噻唑啉酮,符合国标100ppm的限值要求,但没达到欧盟的法规要求;
4.珀薇线上产品内外包装成分标识不一致,线下产品标签标识与成分不符;
5.所测产品均未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不存在违法使用抗生素、激素、氢醌以及苯酚。
18个品牌30款面膜测试结果总表
a. 微生物(9种):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胆汁酸革兰氏阴性菌、沙门氏菌、梭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
b. 重金属(6种):铅、砷、汞、镉、锑和可溶性镍
c. 防腐剂(4种):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4-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和4-羟基苯甲酸异丁酯
d. 抗生素(5种):氯霉素、甲硝唑、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酮康唑
e. 糖皮质激素(41种):GB/T 24800.2-2009 种的41种糖皮质激素
备注:
1.表中“√”表示测试符合本次比较试验要求;MIT 是甲基异噻唑啉酮的缩写;“#”表示MIT含量小于定量浓度;“*”表示MIT含量大于定量浓度,小于国标限值100ppm。
2.本次测试根据消费品比较试验的原则进行,所有试验样品的采购均由消委会员工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通过正规销售渠道购买。结果仅供消费者选购产品参考,不构成对任何相关产品的推荐与宣传。
3.以上表格按星级高低排名,同星级产品排名不分先后。
4.本次比较试验结果仅对所购买的产品负责,不代表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规格产品的质量状况。
18个品牌30款面膜星级评价表
消费提示
1.用紫光灯照射,面膜有荧光反应,是不是就表明含有荧光增白剂呢?
不是。如果产品含有荧光增白剂,就一定会产生荧光反应;
但能够产生荧光反应的产品,不一定含有荧光增白剂。因为大自然中很多物质在紫外光的环境下也会产生荧光反应,比如蛋白质、维生素B2、B12等,单纯依靠紫外灯照射,没办法判断荧光是由什么物质产生的,因此用紫光灯检测面膜产品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并不准确。
2.荧光增白剂对人体有害吗?
荧光增白剂并不是一种成分,而是一类成分的统称,是一类含有“苯环”的复杂有机化合物,能够产生蓝紫色荧光,给人视觉上增加白度。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明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安全有威胁。
和大家的认知不同,有极少数荧光增白剂是被允许使用在护肤品中,比如“联苯乙烯二苯基二磺酸二钠”,已经被收录到我国2014年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中,在欧盟化妆品法规中该成分也是被允许使用在化妆品中。
大家应理性对待荧光增白剂,不用谈荧光增白剂而色变,过于恐慌。
3.国产品牌面膜产品安全可靠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面膜时更青睐于进口品牌,原因之一是担心国产品牌的安全性,认为进口品牌的安全性比国产品牌更有保障。
根据本次比较试验的检测结果,所涉及的国产品牌产品安全性表现优秀,可与进口品牌相媲美。
4.面膜不建议天天敷,每次敷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天天敷面膜≠皮肤就会好。
一般情况下,面膜不建议天天敷,除非有特别需求。
如果是希望通过长期使用面膜改善皮肤状态,那么敷面膜的时间周期建议每周2-3次即可。
面膜每次敷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以10-15分钟为佳,不宜过长,时间过长,面膜反倒会从肌肤中吸收水分,令肌肤更干燥,皱纹更深。
有些面膜产品在产品说明中有建议敷贴面膜的时间及周期,如一周两次,一次敷15分钟。如产品有标示,应按照产品说明使用。
5.自制面膜敷用不当小心毁容
很多消费者喜欢在家里自制面膜敷用。某些食材,如白醋、芦荟、柠檬等,涂抹在脸上确实有增白、祛斑的作用。
然而,用它们抹脸时由于其浓度不易控制,容易对皮肤造成刺激。
此外,面部皮肤因季节不同对外界环境抵御能力也会有所不同,随意乱用自制面膜可能会引起皮肤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6.购买产品前看标签信息
购买产品前要先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有效信息。
产品包装上应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还要注意看包装上是否注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企业生产许可证号、执行标准、使用说明等信息,消费者可有效避开易致敏成分。
目前我国对于化妆品(包括面膜产品)实行注册和备案两种管理制度,消费者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政务网站上的公众查询栏目或备案服务平台进行查询。
更多相关信息,请戳阅读原文。
文字编辑/羽飞
美术编辑/水川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