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hello,各位宝儿们!小咔昨天调整了一天状态就停更了一天,今天还是按老规矩全面分析成分
一到夏天各种防晒美白产品就特别的火热,像是大热的烟酰胺跟维C知名度很高,但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另一个美白成分「熊果苷」这可是一个据说比烟酰胺、维C、曲酸都要好的美白成分,像咱们之前说过的传明酸跟这个也差不多蛮相似的。
所以今天就来详细说一说,熊果苷到底好在哪里?会不会颠覆你对它的认知?
正文 ↓
目前最火的美白成分当属烟酰胺了,其次是维C,但是!今天要讲的熊果苷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白大佬。其实熊果苷很早就被研究出来具有美白效果了,但是投入到市场比较晚,可以说跟传明酸的时间差不多,是在1990年左右在日本资生堂最先使用熊果苷到化妆品领域来,所以知名度不及维C也不及近几年爆火的烟酰胺。
(不得不说资生堂成为亚洲第一化妆品集团是有道理的,前有传明酸后有熊果苷都是未来美白领域的扛把子成分)
所以大家多多少少对熊果苷这个成分只停留在“美白”功效上,并且熊果苷还分为三种类型 :α-熊果苷以及β-熊果苷 以及我们不熟知的D-熊果素,这三个可以说虽然都是熊果苷但是却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今天就来全面分析一波熊果苷!
熊果苷又叫“熊果素”是从熊果的叶子提取出来的一种和人工合成的成分,在化妆品行业里主要应用“美白领域”作为四哥的熊果苷那肯定美白效果是杠杠的。熊果苷这个成分还存在梨中,所以多吃一点梨也能够多多少少补充一点。熊果苷最好的特点就是不破坏细胞增殖浓度的同时去抑制酪氨酸酶,从而达到了美白的效果。
刚刚在上面也提到了,熊果苷分为三种:α-熊果苷、β-熊果苷、D-熊果素,我们被近几年的科普都知道了α-熊果苷要比β的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却不得而知,还有有关我们所不熟知的D-熊果素今天就让你了解个明明白白的。
不过有一条得说清楚,熊果苷都是属于「氢醌」的衍生物,会在某些特定的条件分解成氢醌,而氢醌有是属于化妆品中的禁用成分,所以对于熊果苷有些方面的追求就需要极度严苛。
成分解释:氢醌
氢醌的美白效果是目前为止被证实最直接的一个成分,它具有光敏性同时也是处方药成分,但是它的地位与维A酸一样,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刺激性很强。
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有什么区别?
最让人熟知的就是他俩的物理结构上不同,α-熊果苷的旋光度为180° 左右 而β-熊果苷在-60°左右,就单从物理结构上看,这两种就不是一个成分,化学结构相反,效果却不同。
稳定性的不同:
这一点,就是我说的比较重要的一点,α-熊果苷跟β-熊果苷的稳定性决定了会不会在后续的特定条件下分解成氢醌的原因之一,而有实验测试过两种熊果苷的稳定性发现:β-熊果苷会在高于“60°C”且处于强酸强碱的条件下会分解成氢醌,实验检测出还有β-熊果苷可以被人体表皮微生物以及葡萄糖苷酶水解为氢醌,并且处于在酸性环境中以及人工汗液中就会更快加速对β-熊果苷的水解。而α-熊果苷在100°C的温度时也没有检测出氢醌。还有其他实验通过了PH值以及光照对比稳定性的试验下得出了α-熊果苷要比β-熊果苷稳定性高
就单独从稳定性上,α-熊果苷就要比β-熊果苷更好,不过α-熊果苷也不是不会产生出氢醌的,有研究表明α-熊果苷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产生出氢醌,但是这只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避免的日常化妆品中的添加是不会受到紫外线照射产生的。
有效性的不同:
最初的熊果苷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表明的不同,实验研究显示:通过对来自蘑菇和小白鼠体内的黑色素瘤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来判断是α-熊果苷有效还是β-熊果苷有效。而实验结果表明α-熊果苷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强度是β-熊果苷的10倍。就此流传且证实出了α-熊果苷要比β-熊果苷效果要好。
安全性不同
其实就单从稳定性上看,β-熊果苷就不如α-熊果苷的安全性高,但是单从这样的分析没有严谨的道理,所以咱们还是看研究文献来证实。
一科学家曾做过用自己培养的B16黑色素瘤细胞研究αβ对黑色素形成的抑制作用,发现了α-熊果苷与β-熊果苷具有相似的作用,但低浓度时α-熊果苷并没有抑制黑色素细胞的生长,而β-熊果苷出现了明显的抑制效果,从而破坏了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功能。
我们要知道,如果黑色素细胞不能过正常代谢的话会产生一些疾病,如:遗传疾病白化症和黑色细胞瘤(恶性肿瘤)。
所以就单从这个实验看来,就能够证明α-熊果苷要比β-熊果苷的安全性要高。
价格不同
看了以上的不同点,那么可以很轻松的就知道α-熊果苷跟β-熊果苷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了,也被证实确实α-熊果苷效果>β-熊果苷,如果在市场上有产品宣传自己使用的是α-熊果苷但价格却又很低,要么就是骗人的,要么就是超低浓度,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那种。
*说明一下,有些人认为熊果苷不能够白天使用。确实是有医学报告指出熊果苷含量达到0.5-8Nm时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含量会增高不过这个实验仅是科学实验室得出的结果当时并未在人体进行实验,所以具体需不需要避光还不知,但是在1989年台湾卫生署通过实验研究测试结果得出:只要熊果苷浓度在7%内是属于安全浓度的,不会有光敏反应,但是市面上绝大部分含熊果苷的产品是不会达到7%以上浓度的,所以不用担心白天使用会越用越黑。
——D-熊果素是什么?
D-熊果素又叫做脱氧熊果素,是新型的美白成分,其美白的效果也已经被证实是对苯二酚(氢醌)的10倍,曲酸的150倍,β-350倍以及高效美白α-熊果苷的38.5倍,并且D-熊果素在价格上也是这些成分的几倍,所以一般用到D-熊果素的都是高级的化妆品,并且是绝对不便宜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主说αβ熊果苷,以后在找机会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新成分(因为有关新成分的研究以及其他功效的文献太少了)
我们现在知道了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到底是有什么区别了以及D-熊果素是什么了,但却还不详细了解,熊果苷这个成分到底有什么功效!往下继续分析!
●美白
其实这个功效是大家公认的,但是还是有人不相信熊果苷真的要比烟酰胺以及其他美白类成分的美白效果好吗?▼
▲我给大家找到了几篇科学研究实验文献,其中有实验曾那甘草酸、熊果苷、氢醌,这三种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成分进行对比,但是结果其实也惊到了我,结果显示熊果苷>甘草酸而氢醌具有双向抑制作用。还证实了熊果苷细胞增殖无任何影响,而氢醌达到一定浓度时有影响到。
所以说,熊果苷确实是一个不得多得的美白成分
●抗炎
本来我是知道宣传熊果苷有抗炎效果的,但是我却不是很相信,但直到我在去年看了一篇文献是有关于“熊果苷抗炎研究进展”的文章
▲直接表明了,熊果苷的抗炎效果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PGE2及ILB4释放有关.所以也就证实了熊果苷确实有“轻微抗炎”的效果,不过这都是采取了比较高浓度的熊果苷,而且实验也表明了α-熊果苷低浓度下会具有轻微抗炎效果而β-熊果苷需要高浓度,但是β-熊果苷一般在市面上的浓度都是在3%只有少量产品是达到3%以上,所以这个真的就要看浓度的高低了。
●祛斑
其实就按照熊果苷的美白原理来说的话,熊果苷其实是不具备祛斑效果的,因为这种能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及在源头上减少黑色素含量的成分是不会影响到已经形成的黑色素的
▲但是,我翻阅了几篇文献,都表明了熊果苷具有祛斑的效果,最让我明白过来的文献就是一则外国的研究实验报告:表明了熊果苷的活性分子能够穿透基底层进行淡斑,尤其是对于黄褐斑以及黑斑的效果会比较明显。但实验采用的是5%浓度的α-熊果苷,投入到化妆品基本上很少有这么高浓度的,所以相对于低浓度的α-熊果苷到底有没有祛斑的效果,还要等待证实。
所以大家还是客观对待熊果苷能够淡斑的效果吧,不过既然美白效果已经被证实,那么就当美白精华用吧。
暂时是没有找到熊果苷其他功效的传闻以及科学研究文献,所以暂且就认为熊果苷有这三种功效吧,不过对于祛斑存在争议,只有美白效果和抗炎有数据文献支撑的,所以对于熊果苷其他效果建议还是持客观的态度去对待,美白效果可以期待一下。
熊果苷总体来说没什么副作用,刺激性也不是很强,如果非要说出一个副作用的话也就只有一个避光不避光的问题了,但上面也说过了,有实验表明7%的熊果苷是不具备光敏性的,所以也说得这个算是副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 熊果苷不要和强酸物质一起使用,熊果苷处于酸性环境中不止会没有效果反而还会释放一些类似对苯二酚(氢醌)这样的成分,对于伤肤比较严重,所以最好注意一下。
① 熊果苷+烟酰胺
熊果苷自身属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一种成分,但是难免完全抑制住酪氨酸酶,这时候就需要类似烟酰胺这种防止黑色素传递给别的细胞的美白成分了,效果相当于1+1>2 不过市面上目前没有熊果苷复配烟酰胺的美白产品(也可能有)叠加效果可能相对会比单涂要好些。
② 熊果苷+VE
都知道VE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完美的防止自由基产生释放破坏细胞,而熊果苷从内部抑制酪氨酸酶达到一个美白效果,VE去辅助这个效果再好不过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来给大家总结重要的几点:
① D-熊果素>α-熊果苷>β-熊果苷,避免使用强酸性成分接触熊果苷类
② α-熊果苷从安全性、效果、稳定性都要比β-熊果苷好很多
③ 对于熊果苷的功效能够明确证实的有美白以及抗炎,虽然祛斑有文献表示但是是存在于高浓度的情况下,低浓度的熊果苷还有待证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