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癣是发生于头皮的一种浅部真菌病,主要侵及儿童,传染性大。常常通过理发用具,梳篦、帽子、枕巾等间接接触传染,少数亦可直接接触,或通过患病猫狗等动物而传染。
一.头癣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及脓癣四型。
1.黄癣,俗称“秃疮”或“癞痢头”, 主要由许蓝黄癣菌引起, 典型皮损为盘状黄豆大小的黄癣痂, 突出于皮面,中心微凹,边缘翘起,质脆易碎,沿毛孔呈点状分布,黄癣痂有鼠尿味, 中间有毛发通过 , 黄癣菌有溶组织作用,痂下为浅溃疡, 毛发离头皮1~2cm或更长处折断,残发扭曲、干燥、失去光泽,易脱。 病情发展,黄癣痂互相融合成大片呈灰白色,主觉瘙痒。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遗留永久性秃发。
2.白癣,由铁锈色及羊毛状小孢子菌所引起,因易致断发及结白屑故名白癣。多为儿童期起病,青春期后可自愈, 男多于女,多有明显的接触传染史。白癣菌自侵入处沿头皮角质层向四周蔓延,初起为白色鳞屑性局限斑片,其上头发变为灰暗,稍有痒感。渐扩大后,周围可以出现卫星样小鳞屑斑片,可融合成片,但界限清楚;病发根部有一白套样菌鞘,病发长出头皮0.5cm左右就容易折断;参差不齐,病发根部较松,易于拔出,并不引起痛觉。愈后不留瘢痕,头发再生如常。
3.黑点癣,是由紫色发癣菌及断发癣菌所引起,主侵学龄儿童,男多于女。患处为小片鳞屑斑,由于发内充满成串的孢子,毛发显得脆弱,残留的病发在毛囊口呈黑点状。故称黑点癣,因毛囊被破坏,故愈后留浅斑痕。
4.脓癣,本病系狗小孢子癣菌所引起的头部无痛性有波动性脓肿,多见于儿童,男较女多,大都系接触患病动物而传染。 患处的毛囊常可化脓而引起一片或数片红肿的痈状隆起,该处如用力挤压,即可流出少量浆液或半透明的脓液,常 并发附近淋巴结炎 。局部病发极易拔出,愈合后形成瘢痕而在局部留有永久性脱发。
二.得了头癣,如何治疗? 头癣治疗目的为清除真菌、治愈患者、减少瘢痕形成和阻断传播。
头癣的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服药、擦药、洗头、剪发和消毒五条措施联合治疗。
1.抗菌疗法
(1)灰黄霉素:灰黄霉素能抑制霉菌生长,并被结合在新形成角蛋白组织内,随着毛发生长,新生不含癣菌的毛根,将含菌的毛发逐渐推出头皮外。每日10~20mg/ kg ,分两次饭后服用,连续2~4周。每天洗头,外用5%硫黄软膏或2%碘酊,每1~2周剪发一次。此方法适用于无禁忌证的各型头癣。为避免复发,最好待皮肤临床症状消失后停用服药,停药后仍继续局部用药,每周1次,连续查菌3次阴性为止。
(2)特比萘芬:是新兴的一线药物,与灰黄霉素相比,其优势在于使用疗程更短。但对小孢子菌所致头癣需较长疗程。开始应用前应检查肝功能。如果治疗超过6周,需要复查肝功能加血常规。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胃肠道不适、味觉障碍、皮疹和肝酶异常等。出现异常应停药或减量。
(3)酮康唑:为最近合成的新型广谱抗真菌药,成人每日口服1次,每次1片(200mg)连服3~4周,最好进餐时服用。儿童用量为1~4岁每日50mg;5~12岁每日100mg。长期服用本药时,治疗前或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如有异常应停药或减量。
2.外用药疗法
可单独应用,亦可配合抗菌疗法或在拔发后应用,单独应用疗效较差。
消除毛干和头皮的霉菌,常用药物有10冰醋酸、5%硫磺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3%~5%碘酊、3%~5%克霉唑霜,咪康唑和联苯苄唑等,还可用 丙烯胺类外用药物如特比萘芬乳膏。上述药物可选一种或数种,交替外用,每天早晚擦药各一次,直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两周为止,不得中途间断。黄癣患者若菌痂很厚时,应先以油剂除去菌痂,然后,再外用上述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黄癣、白癣患者可在滤过紫外线灯下检查,拔除残留病发。经过上述治疗后,每周进行霉菌检查一次,连续三次阴性,临床也无复发,可称痊愈。脓癣患者如炎症显著,脓性分泌物多时,应以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中药黄柏、黄精煎水作湿敷,待炎症减轻,分泌物减少后,再用上述外用药物治疗。
还可用抗真菌洗发液,减少与症状携带者持续接触而感染的风险。如2%酮康唑洗剂,每日1次,每次局部停留5~10分钟,应用2周或至疗程结束。
3.拔发疗法
对面积在5分硬币范围以内、损害不超过3块以上者,可考虑该法。即用平头镊子将病损区及周围3cm宽范围内的头发连根拔出,局部涂以2%碘酊,每天一次,连续3~4次。并经常洗头,每周涂5%硫黄软膏一次。如化脓严重,停用碘酊,改涂0.5%呋喃西林软膏。 拔下的毛发及痂皮应予以焚毁。
4.X线照射
X 线照射后,使头发毛囊暂时缺血而易于拔除。自有灰黄霉素以来,目前已少用。
三.重视预防儿童头癣
真菌对高热的耐受力不强,被患者污染的衣服及用具可采取煮、熏、浸泡等消毒措施。对集体儿童应定期检查,早期治疗,注意衣帽等不应随便互用。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浅部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