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进藏旅行,恐怕大部分人想到的并不是西藏独特的风景,而是闻之色变的高原反应。
说来也是,都在平原上生活了几十年,突然拔高到几千米远的高空之上,说身体一点反应都没有那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要我说,平常换个城市生活还会水土不服,更何况跑去高原。虽说70%的人群都不会产生严重的高原反应,事情发生之前谁又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天选之子“。
洛夫克拉夫特说“人类最原始且最强烈的情绪就是恐惧,而最原始且最强烈的恐惧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要想破解恐惧,就得明白高原反应究竟是怎么回事。
高原反应(highaltitude reaction),亦称高原病、高山病,严格说是高原病的一种分型。
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大脑血氧浓度下降,身体为了适应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性反应。
简单来讲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土不服,只不过正常水土不服受罪的是肠胃,而高原反应带来的影响则是全身性的。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头痛头昏、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干咳、失眠或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
严重的会出现感觉迟钝、精神亢奋,思考能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味、嗅觉异常,产生幻觉等,并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说得有点吓人,但有经验的游客都知道,在高原上出现一丝异常的反应都不可小觑,很多初次进藏的旅客把头疼不适归结为普通的生理反应,不及时采取措施或是试图依靠自身人体适应机制,最终不仅游玩计划泡汤,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这里要提一下人体适应机制,人体的适应能力得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则。
在2000米以上的海拔,人体只能适应睡眠海拔每天上升300米,也就是说,第一天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住下,第二天到2300米的地方,第三天继续上升300米,到达2600米的海拔高度,在这种情形下,人体才能够逐渐适应高原。
然而任何有过旅游经历的人都知道,旅行计划以及住宿安排都难以满足这个要求,更何况旅途活动量大,完全依赖人体适应机制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么在面对高原反应时,究竟如何应对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下降海拔,减缓因为低压低氧给身体带来的负荷但这样旅游计划难免会受到影响。
其次就是吸氧。西藏等高原上各处都会有提供便携式的氧气瓶的供应处,通过手机端预约氧气瓶线下站点领取氧气瓶足以保证高原旅行的顺利进行。如果通过吸氧也无法缓解症状的情况下,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避免危及人身安全。
当然也可以提前服用药物,提前2天服用乙酰唑胺,醋甲唑胺能够有效预防高原反应,但是注意乙酰唑胺和醋甲唑胺在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磺胺类药物过敏或低钾症、低钠症的人服用此类药物有危险。以及两种药物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副作用,可能会产生四肢末端及面部的麻木感和麻刺感、头晕、反胃等不良反应。
//////////
特别提醒:严重的贫血、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的患者,不适宜到高原地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