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胸鸫(学名:Turdus dissimilis)属中型鸟类,体长20-30厘米。黑胸鸫属于鸣禽,颈椎15枚。鸣肌发达。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善于鸣啭,叫声多变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雄鸟除颏尖端有一点白色外,其余整个头、颈和上胸黑色。背、肩、腰,包括两翅和尾等其余上体概为暗石板灰色或黑灰色,腰和尾上覆羽稍淡、呈暗灰色,飞羽和尾羽黑色,羽缘灰色。下胸和两胁橙棕色或棕栗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亦为鲜橙棕色,腹部中央、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有的可达下胸中部。雌鸟从头至尾整个上体暗橄榄褐色,头的两侧和耳覆羽灰黄褐色,耳羽具淡色羽轴纹。两翅黑色,羽缘橄榄色,尾同背,为暗橄榄褐色。颏、喉白色,喉具黑褐色条纹,在两侧条纹几乎连成线状。上胸橄榄灰褐色具有由明显的黑色斑点形成的纵纹,下胸、两胁、腋羽和翼下覆羽橙棕色,腹、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幼鸟上体橄榄褐色,头顶和背具淡棕黄色或棕白色羽干纹,两翅暗褐色,翅上覆羽具橙棕色端斑,外翈羽缘亦为橄榄棕褐色。颏、喉黄白色,两侧各具一条暗褐色纵纹,胸、腹鲜橙棕色具黑褐色端斑,尤以上胸较密而显著,腹至尾下覆羽黄白色,腋羽鲜橙棕色。 虹膜褐色,嘴、脚蜡黄色。
中国云南西部腾冲、潞西、盈江、怒江、永德、耿马、沧源、西南部孟连、南部西双版纳、绿春、东南部蒙自、文山、富宁、西北部丽江、维西、中部昆明、景东、新平,贵州西南部兴义、安龙、南部册亨、望谟、惠水和广西等地。
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尤以林下植物茂密有蕨类植物和杜鹃灌丛的常绿阔叶林较常见,有时也进到针叶林。 常见于在海拔1200-1700米丘陵地带、坝区或低山丘地带活动以及多在乔木和灌丛间活动。黑胸鸫属留鸟,终年留居栖息生境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成小群。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和灌丛间活动和觅食。性胆怯,善于隐蔽,常常仅闻其声而难见其影。多在林下地面落叶层和灌丛间活动和觅食。性胆怯,善于隐蔽,常常仅闻其声而难见其影。主要以鞘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蜗牛、蛞蝓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和种子。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阴暗潮湿的常绿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巢置于林下枝叶茂密的小树或灌木上,距地高1-1.5m,偶尔也在灌丛和草丛掩盖下的地上营巢。筑巢大多精巧,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构成,巢外壁常常有绿色苔藓,巢内层主要由细草茎、泥土、须根等编织和粘合而成。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每窝产卵通常3-4枚。卵淡绿色或淡乳黄色、被有深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1.1-29.0mm×18.3-21.0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